抗住中国攻防压力,新西兰新星能否叩开 NBA 大门?
- 发布于:2025-08-18 15:20:23
- 来源:24直播网
在近期结束的男篮热身赛中,新西兰队虽以两分之差惜败中国男篮,但 19 岁的后场新星卡梅伦・佩奇用一场近乎完美的表现,让世界篮坛记住了这个名字。面对中国男篮针对性的攻防夹击,他全场砍下 25 分 5 篮板 4 助攻,不仅在关键时刻连续命中高难度三分,更在防守端完成 3 次抢断,成为球队最稳定的攻防枢纽。这场硬仗过后,关于他能否冲击 NBA 的讨论迅速升温。
佩奇的崛起并非偶然。作为新西兰篮球青训体系的佼佼者,他 16 岁便入选国家青年队,凭借 1.93 米的身高和 2.01 米的臂展,在后卫线上兼具速度与对抗优势。此次对阵中国队,他多次在转换进攻中展现出超越年龄的阅读能力:当赵继伟试图用贴身紧逼打乱节奏时,他用背后运球轻松摆脱;面对周琦的协防封盖,他在空中完成滞空拉杆上篮 —— 这种将身体天赋与篮球智商结合的表现,让人联想到年轻时的贾马尔・穆雷。
NBA 球队对国际后卫的考察,往往聚焦于三点:对抗强度下的技术稳定性、防守端的适应能力,以及处理关键球的心理素质。佩奇在与中国队的较量中,恰好将这三项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第四节最后两分钟,他在体能接近透支的情况下,连续两次顶住胡明轩的防守命中三分,投篮动作从起跳到出手始终保持标准姿态,这种抗干扰能力正是 NBA 球队看重的特质。防守端,他面对中国男篮轮番的挡拆战术,既没有因换防失误漏掉对手,也未因过度协防丢失自己的防守人,防守效率值高达 + 12。
不过,通往 NBA 的道路从非坦途。新西兰球员历来面临 "适应期过长" 的问题,此前的史蒂文・亚当斯用了三个赛季才坐稳主力,而佩奇若想登陆联盟,还需解决两项短板:一是三分球稳定性(本场 40% 命中率虽亮眼,但赛季平均仅 33%),二是半场阵地战的组织能力(本场助攻多来自转换进攻,阵地战传球视野仍需拓宽)。此外,NBA 的防守强度远超国际赛场,他 100 公斤的体重能否顶住美式后卫的冲击,仍是未知数。
值得注意的是,已有两支西部球队的球探在赛后联系了新西兰篮协,表达了对佩奇参加夏季联赛的兴趣。若能在夏季联赛中延续对阵中国队时的侵略性,他完全有机会获得一份双向合同。从国际赛场到 NBA,佩奇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,接下来需要的,是用持续的进步证明:那场对阵中国男篮的硬仗,并非昙花一现。
